094 破茧:防滑创业的盛和塾觉醒之路

2025-02-24   0

2019年6月的上海,梅雨在玻璃幕墙外织成细密的帘。当我作为世卿防滑的创始人和房亦宏踏入马周的办公室时,空气里飘着龙井的清香与木作特有的松香。这位把装修公司做到长三角行业前三的企业家,正俯身调整茶台上的铜制香炉,袖口露出半截靛蓝刺子绣——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盛和塾成员的标识。

1_

 一、命运转折的茶席

 "尝尝武夷山的百年老枞。"马周将茶汤注入南宋影青盏,茶香里裹着某种令人心安的力量。在他身后,整面书墙陈列着泛黄的《论语》与簇新的《京瓷哲学》,最显眼处摆着本翻卷边的《活法》,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几乎要溢出来。

当话题转到企业经营,马周忽然起身拉开窗帘。陆家嘴的霓虹在雨幕中晕染成光斑,他指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说:"这些光点就像散落的经营智慧,盛和塾就是串起它们的金线。"原来他的公司三年前遭遇过供应商集体倒戈,正是靠着塾里前辈的"利他供应链"方案绝处逢生。

2

 二、道场淬炼

次日在盛和塾的玻璃穹顶礼堂,6080328号成员的电子铭牌在我胸前发烫。当晨读声响起,两百位企业家齐诵《六项精进》的声浪,竟让桌上的矿泉水泛起同心圆。这种震撼在随后的"心性经营"工作坊达到顶点:每位学员要当众剖析自己最失败的商业决策。某连锁酒店老板哽咽着说起盲目扩张导致百家门店倒闭时,我后背沁出的冷汗浸透了衬衫。

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三个月的精进会。塾长要求我们用"阿米巴会计"重新核算企业,当看到公司实际利润率仅有账面的三分之一时,我攥着报表的手指关节发白。那天深夜,我在黄浦江边走了三小时,江水拍岸声中重新划定防滑事业边界——砍掉六成非核心业务,专注做防滑市场。

如今我的世卿防滑公司展厅挂着那本被咖啡渍浸染的《活法》,书页间夹着当年的盛和塾学员证。每当新员工问起墙上“利他自利”的墨宝,我总会带他们触摸地板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凹痕——那是无数深夜会议时移动椅子的印记,更是防滑经营者当以大地为纸的见证。稻盛哲学不是飘在云端的经文,而是熔铸在每道防滑产品工序里的魂,正如马周当年茶席上的那盏老枞,初饮微苦,回甘却在岁月里愈发绵长。

以始为终,以终为始,我要倾尽我的一生致力于我的防滑事业。